我国高考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研究

1. 绪论

1.1. 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评价不一。有的人认为我国的高考制度是目前条件下最合适的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在公平方面是全世界教育制度的标杆。而有些学者则认为我国的教育制度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平等的现象,亟须调整和修正。

“200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际,西南科技大学学生黄海涛在互联网上发布名为《一名大学生对“两会”的期待》的帖子,呼吁对高考录取的地域差异制度进行改革。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徐源远据此提出建议,高考由国家统一命题,所有省、市、自治区纳入统考范围,录取时取消地域界限,按照考生分数高低统一录取[]”。引文中的学生与人大代表的观点主张一视同仁,无论经济水平、教育资源的高低,一切以成绩为准,但是这样极容易造成西部、山区、贫困地区孩子的受教育权受损,也会引起大量既得利益者的不满。

“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特聘教授、教育科学学院首席专家劳凯声认为,有很多影响‘调剂性招收’的因素,譬如城市的承载能力、经济发展、环境因素等限制了一个城市的准入人口,因此地方保护往往是当地政府的行为,并非高校所能左右。加之,市属高校由当地政府拨款,因此在许多人看来多招收本地生源似乎‘合情合理’。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招生过程中地方保护主义的事实[]”。这更道出了我国高校招生录取的一大难点,因为与属地政府合作或者接受其资助,导致在招生时势必要进行倾斜。

高等教育的地域公平,是我国教育公平的重要一环。这直接关乎到了整个国家的教育考试系统的威信和效益。如果该制度无法实现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平,会极大损害国家教育制度的公信力和人才培养效果。

 

2. 历史

一直以来教育的发展程度与经济水平和政治权力都是紧密相关的。

“汉武帝以后,孝廉一科成为入仕正途,举孝廉也就成了一种政治待遇和权力,这样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各郡国人口多少不一,大郡人口多至五六十万,小郡人口只不过二十万,两者所举孝廉名额相同,事实上颇不平均。故至东汉和帝永元之际,又改以人口为标准,率二十万岁举孝廉一人[]”。在人才选拔的地区均衡考虑上,我们自古有之。

在我国宋代以前,北方的经济都绝对优于南方,因此在人才的选拔上,也是北方占据绝对的优势。唐代有时长安的进士甚至超过全国之和,且鲜有南方士子。自621年唐高祖李渊开科取士,薛令之在神龙二年(706年)考取进士,为福建史上第一个进士;莫宣卿在大中五年(851年)考取状元,为岭南两广地区史上第一个状元。而唐代的“地方保护主义”主要体现在关陇士族和山东士族之争,更受皇帝偏袒的关陇士族往往能在科考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到了宋代,经济重心向南方迁移,且北方战乱、南方安稳,所以南方士子的中榜数明显上升。但北宋一代,南方士子仍然是不受重视的,甚至宋真宗时期的宰相寇准曾言:南方下国,不宜多冠士。为了南北方科举录取的问题,出身北方的司马光还曾与南方士人欧阳修有过一场著名的争论。司马光认为应该“逐路取人”,应该按照州路的地区分配一定的固定录取名额,即使某州全部落榜,也应至少录取一定人数;而欧阳修则认为国家取士应当唯才是举、按成绩录取,不能区别对待。

明初,这种矛盾彻底爆发。此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完全南移,不论是参试者水平还是人数南方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于是出现了洪武三十年会试,51名进士全部出身南方,北方士子全部落榜的结果。一时间满朝哗然,虽然未能找到舞弊的证据,但皇帝还是下令将主考官发配充军,并处决了其他数十名考官,还专门增补了61名北方士子为进士。这便是明代著名的“ 南北榜之争”。后来明朝逐渐确立了“南北卷”的制度,并规定了“南六北四”的录取比例。到了中期更是分出了“南北中”三卷分录的模式。
所以“统考”还是“分卷”之争自古就已有之,关于地区间的科考公平的取舍也一直在变动。但是由于科举是中央取士,所以所谓“地方保护主义”并不显著,大多体现于考官、皇帝的个人因素及门阀争斗争。

 

3. 冲突与探究

3.1. 现状

从历史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知道,教育资源的分配与经济发展状况是直接挂钩的,这也是高考地方保护主义的根源所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拥有大量一流高校,而这些高校在设置招生名额时,往往会分配更多名额给本地生源。这种情况下,其他省份同等甚至更高分数水平的学生能够考入这些名校的机会却是那些高校所在地生源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北京前几年平均高考人数在六万人左右,而清华北大分配的录取名额在300左右,包括强基计划、奥赛保送等其他招生方式后甚至可以达到六、七百人。而有着四十多万考生的高考大省河北,却仅有不到150个名额。2021年浙江大学共计招生6000人,其中3136人就是浙江考生。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招生人数6895人,其中本地生源3476人。中山大学在广东省内的招生比例也达到了44.7%。

而为了获取更好的录取结果和机会,甚至还出现了高考移民的现象。这是高考地方保护主义下的一种畸形牟利行为。让孩子在教育资源、水平较高的地方学习,却在分数线较低、录取机会较高的省份参加考试,以谋求更好的录取结果。其中甚至包括一些“跨国高考移民”的现象,通过移民海外以轻松地进入中国的高级学府。

首先,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部分省份考生的录取概率,但这种僧多粥少、狼多肉少的分配方式就招致了大量考生及社会人士的不满。而一些诸如“高考移民”利用规则漏洞谋取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更容易让这种不满情绪被调动。

3.2. 原因

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首先,大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省份本地高校较多,优质高校数量更具优势。东部地区的高校数量相对中西部平均要高,而985/211高校的分布则更明显,高度集中在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区。

还有一方面,就是地方政府对高校的发展往往起到了较为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高校在招生时的比例并不能完全自主决定,往往受到地方政府较大的影响。

具有代表性的是我国从2004年开始实行的“省部共建大学”方针。省部共建大学,也叫省部共建高校,是指国务院相关部委(教育部及其他国家部委)与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建高校。比如我们熟知的北京大学就是由教育部、北京市、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共建。复旦大学则由教育部、上海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共建。虽然部属高校的财政经费还是由国家部委以项目或国家专项工程的名义进行拨款,但是在学校建设、经营等方面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配合与支持。该方案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央的教育财政压力,但也让高校对地方政府和其他部委的支持和资助更加依赖。俗话说“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高考录取时的属地生源倾斜就是条件之一。

产生高考地方保护主义的一个制度根源是户籍制度。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是有所限制的。所以地方政府往往更喜欢培养和使用本地户籍的人才,因为风险较低、适应性强、录用成本低。而当前户籍与教育资源又是高度绑定,所以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就非常容易树立起地方保护壁垒。而高考录取中“分省定额不是按照各省区考生的数量平均分配,而是按照各省区拥有的高等教育资源的多少进行分配。最后也就决定了考生具有的户籍不同,其享有的高等教育机会也就不同。‘高考移民’就是通过变更户籍,以换取户籍制度背后的教育利益,即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教育机会[]”。其实反过来我国的高考地方保护主义,也成了户籍制度改革的一大阻力。

3.3. 对策

要改善这种情况,一刀切显然不现实,如果直接改为取消地方保护,进行统考统录。地方多年的高校投资就等同于打水漂,这是不合理的。就要从多方面入手、循序渐进,一方面调整录取名额分配,另一方面要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其实早在2008年,教育部就曾下发过相关要求,部属高校在本地的招生比例不可再提高,超过30%的应该要逐渐调整至30%以内。在最近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也曾经提到“继续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学校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继续将招生计划增量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倾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严格控制属地招生计划比例,合理确定分省招生名额[]”。但是时至2021年的今天,这条规定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大量国家部属高校仍然对本地生源有着相当高比例的倾斜。要从根本上改进这种情况,需要调整高校经费和经营的模式,财政和运营更多地与中央、与教育部对接,减少地方政府资助,让大学不再是某省、某市的大学,而真正成为全国人民的大学。

2016年教育部也针对“高考移民”现象发布了整治通知,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学籍核查和实际就读情况核查。要求公安机关推进户口登记的管理和整顿工作,进一步加严户口迁移程序。而地方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则要严格地进行高考报名资格审查。高中阶段学校要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招生和学籍管理工作,如实进行新生学籍注册。并要求严肃查处“高考移民”违法违规行为[]。然而这样的现象在近年仍然屡见不鲜,可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有人能够钻到空子,或者利用人脉关系铤而走险。对该现象的惩治还不够到位。

除了严格贯彻上述规定和继续适当调低本地生源比例外,还需要在教育资源上也进行平衡。在教育不发达、缺少优质高校的地区,兴办新院校,或者鼓励知名学府分办新院系、新校区。补足各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差异才是解决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基础方案。

3.4. 调查

笔者进行了一次小调查,调查了身边一部分人的高考、录取情况以及对高考录取地方保护主义的看法。

首先调查是否经过高考,在受调查人群中,大部分已经经历了高考,但是也有超过1/3的人未经历高考。

然后针对未经历高考的人群,调查了其理想的高校位置:

同时针对已经历高考的人群,调查了其实际考上的高校位置:

这可以说是这次调查最有趣的部分,超过2/3的未高考受访者希望去外省读高校,但是仅有1/3的高考后受访者成功前往了外省。虽然有个人发挥和志愿填写的原因,但也很容易能联想到其中有着高考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影响。

最后调查了受访者对高考地方保护主义的了解程度,大部分受访者对其并不甚了解。而了解的部分用户中,对该主义的评价褒贬不一,接近40%的人持中性评价(3分),超过1/3的人持反对态度(1、2分),1/4的人持较为乐观看法(4、5分)。

而在最终的意见反馈中,有不少的受访者都表达了对该现象有损公平的质疑。也有受访者认为这种现象有一定合理性,但是有教育资源优势的省份应该放低门槛。

可以看到,这种高考地方保护主义,对大家的教育机会和选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关于该问题,大家的关注程度还并不够高。

 

4. 总结

我国的高考录取地域保护现象,究其根源来自于我国地区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高校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合作。想要打破这样的局面,势必会触动部分人群的利益,要均衡好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高校之间的关系,照顾好各群体的利益,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

而我国宪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更好的执行教育公平、贯彻机会平等原则,让每个公民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也是落实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一环。

 

本文章内容纯属YYT个人观点,如有意见,欢迎提出讨论,如引起不适,欢迎退出~

评论

  1. 大雪无寒
    2年前
    2022-2-19 19:08:20

    参与投票的人数会不会有点少呢,会不会出现偏差

    • Avatar photo
      博主
      大雪无寒
      2年前
      2022-2-19 21:40:16

      是谁指使你的,你的目的是什么?
      这里面有你的参与,出现偏差你也要负泽任的!

      • 大雪无寒
        YYT
        2年前
        2022-2-22 0:10:16

        貌似邮件服务出问题了哎

        • Avatar photo
          博主
          大雪无寒
          2年前
          2022-2-23 11:46:45

          现在能收到了吗?

  2. 大雪无寒
    2年前
    2022-6-27 0:45:19

    这是学校征文吗(

    • 大雪无寒
      大雪无寒
      2年前
      2022-6-27 0:46:24

      草评论错了,我说的是那个十年(

    • Avatar photo
      博主
      大雪无寒
      2年前
      2022-6-29 12:31:22

      老师的任务罢了⌇●﹏●⌇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